马思纯翻车的事,发酵了好几天。 驾车逆行、丢垃圾,素质堪忧。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件事的后续走向。 在马思纯的道歉微博下方,热评第一竟是在劝她别再恋爱脑。 不仅如此。 《断·桥》中的无病呻吟式表演,也被说成是恋爱耽误了演技。 连带抑郁症病情,也被质疑真实性。 甚至一度发展成退圈警告。 这样的指控并不只针对马思纯。 前阵子,张子枫在《天才基本法》中的演技被指滑坡。 就有人归因于恋爱脑。 甚至余秀华被家暴后,也有不少人认同「恋爱脑活该」的论调。 「恋爱脑」仿佛已经成了当代绝症、万恶之源。 但,真是这样吗? 人人都骂恋爱脑,那到底什么是恋爱脑? 这个词诞生之时,讽刺的是一种爱情至上的思维。 恋爱脑们一旦陷入爱情,就拎不清轻重是非,甚至会为亲密关系扭曲底线。 就像《恶作剧之吻》中的袁湘琴。 她所有的生活重心,都在男神直树身上。 工作选择、人生规划全数围绕直树展开。 不断承受对方没来由的冷暴力,还能无底线地原谅一切。 种种表现,让袁湘琴这一角色的口碑在当下180度大反转。 从惹人怜爱的小白兔,变成了人人喊打的「愚蠢」代表。 还有《梦华录》中林允饰演的宋引章。 她不顾劝阻,放弃一切与渣男私奔。 结果被骗财骗色,遭到暴打后栓在后院。 此后仍不吸取教训,时隔不久再次恋爱脑上头,踏进相似的陷阱。 观众还未等到反转就已气到弃剧。 衍生出了#油爆琵琶#等一系列针对该角色的吐槽热搜。 人们对恋爱脑的反感,本身是出于对女性独立自强的期盼。 希望女性能够不依附于他人,把自己放在第一位。 但随着这种思潮的愈演愈烈。 事情也开始变味了。 只要是谈恋爱,就会被盖章成恋爱脑。 而此后发生的所有坏事,都成了恋爱脑的锅。 正如马思纯,与乐手男友的恋情一直不被看好。 因为男方在网络上声名狼藉,疑似渣男。 劝分之声经久不息。 而与此同时,马思纯在《七月与安生》的事业高峰后就开始走下坡路。 演技不见长进,还几度中断演戏。 两件事被网友们联系到一起,「恋爱脑」的骂声铺天盖地。 大家不愿看到一位拿过金马影后的女演员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。 这样的担忧可以理解。 但,马思纯的事业哑火,真的和恋爱有关系吗? 据她所言,中断拍戏是因抑郁症病情严重不得已为之。 而如今在《断·桥》中的演技固化,暴露的是早已存在的问题。 从马思纯对张爱玲小说的读后感中可以看出。 她对戏剧矛盾的理解总是容易停留在浅层,简化为青春伤痛文学。 结果就是把本应复杂的心理活动,统统转化为自我沉溺的虚无痛苦。 仰头,苦笑,眼神放空,肢体扭动…… 套路化的演绎,只有情绪而没有思考,难以引人共情。 之前被群嘲的抑郁症表演片段,以及《第一炉香》中都是如此。 至于逆行扔垃圾,明显是素质问题。 与恋爱脑没有直接关系。 而用恋爱脑去质疑抑郁症的真实性,更是荒谬。 同理,把张子枫盖章成恋爱脑,把演技问题归咎于谈恋爱,也是过于简单粗暴。 新生代演员碍于年龄限制,缺乏生活阅历。 再有天赋的演员,也不可能全凭想象塑造角色。 所以感受派的张子枫,走出童星阶段后在演技上的局限性也暴露了出来。 可见,恋爱脑耽误演技,就是个伪命题。 那么为什么许多人深信不疑呢? 本质上还是一种二极管思维。 为了劝女性独立,就把恋爱塑造成洪水猛兽。 为了论证恋爱脑的不可取,就无限夸大谈恋爱的杀伤力。 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它。 仿佛在说:看吧,这就是恋爱的后果。 而这不可避免地导致,亲密关系被妖魔化。 所有陷入爱情的女性,都难逃审判。 人们对恋爱脑女主骂得有多狠。 就把事业型女主捧得有多高。 许多昔日不温不火的角色,都乘上了这股东风。 被打上了「人间清醒」的标签,重新赢得青睐。 比如曾经火爆内地的台偶剧《放羊的星星》。 女二号欧雅若为了摆脱家暴父亲的阴影。 努力进入最大的珠宝公司,还一路拼到首席设计师的位置。 为了获得更好的人生,她几次三番利用自己的感情。 当时欧雅若一角得到的观众评价十分负面。 现在却反倒多了些肯定与理解之声。 而《小鱼儿与花无缺》中的大反派江玉燕,一跃成为翻红人气角色。 她虽然一直喜欢花无缺,却从不恋爱脑。 一路专注搞事业,杀到只剩剧名。 「纵有三千面首我也一定不会亏待你」的发言十分女王。 让她成了目前最「实至名归」的美强惨大女主。 不难看出,对恋爱脑的标准已经极端化。 形成了一条针对影视剧女主的三观审判红线。 只要女主全情投入谈恋爱,观众心里就开始亮红灯。 《梦华录》此前口碑翻车,一度被认为是「双洁」人设争议所致。 但其实,也与反恋爱脑思潮不无关系。 前期女主清醒洽谈分手费,不自命清高。 甚至还主动与男主避嫌,不事事求取庇护,与姐妹们自己搞事业。 十分符合现代独立女性的标准。 因此博得好评一片,一度在豆瓣拿下报复性的8.8高分。 但后期角色就回归到传统女性形象上。 依附于男主,把男主挂在嘴边。 于是,舆论又出现了逆转,讽刺其为「娇妻文学代言人」。 观众在古偶剧中过度投射了对于现代女性的独立要求。 暧昧可以,依附不行,恋爱脑更是罪上一等。 但其实,这种绝对独立的要求已经与故事背景割离,变成另一种悬浮。 戏里戏外,恋爱脑几乎成为一个女性的绝对黑点。 人们对独立女性的标准越来越高。 不仅要经济独立、人格独立,还得心无旁骛地搞事业。 最好再断情绝爱,和亲密关系划清界限。 按照这样的标准。 最完美的大女主,大概是灭绝师太。 显然,这已经是一种矫枉过正。 投入亲密关系,就一定会失去自我吗? 其实不然。 韩剧《柔美的细胞小将》系列的女主柔美,看上去也十分恋爱脑。 她一直执着于寻找生命中的Mr.Right,在恋爱中不停患得患失。 但实际上,每一段恋爱对于她来说反而是成长。 本身不够大胆的她,虽然有着文学才华,却甘于做一个普通的职员。 直到在与一任男友的交往中,得到欣赏和鼓励,才决心辞职追梦。 可最后,她依然对这个看上去完美的男友提出了分手。 将自己作为人生的唯一主角,如愿以偿成为了小说家。 把恋爱等同于不够独立,何尝不是一种偏见。 而现实中,这样的偏见已经深入人心。 以至于人们纷纷追捧它的对立面,把不恋爱等同于独立。 「智者不入爱河」之类的金句风靡社交平台。 女明星的离婚分手常常博得满堂喝彩。 不久前,孙怡董子健发布离婚声明。 孙怡手持「远离男人」手机壳自拍,被夸「美女清醒」。 毛晓彤也因与陈翔果断分手,赢下了极好的路人缘。 女性在非良性的关系中及时止损,本是好事。 可现实生活并非爽剧,切断一段感情绝非易事。 大多数女性远远没有女明星们那般的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。 许多遭遇家暴,却因复杂现实没办法干脆离婚的女性。 在当下常常会被看作是恋爱脑,而被祝福「与渣男锁死」。 这何尝不是一种针对女性的冷漠和伤害? 就像昨日网红卡琳娜的丈夫仲尼被曝出轨。 网友纷纷劝卡琳娜离婚单飞。 因卡琳娜为丈夫解释,随即被网友骂恋爱脑。 本是男方的过错,恋爱脑指控却让女方为其埋单。 诗人余秀华被渣男家暴,在直播中受辱。 却被说成是因恋爱脑自作自受,根本不值得同情。 家暴是人品问题,更是法律问题。 一句恋爱脑活该,却将责任全数推至受害者身上。 同时,男方的恶劣暴行也因此被合理化,变得情有可原。 这难道不是新型的受害者有罪论吗? 如今的恋爱脑指控,已经远远超出了好意提醒。 人们太想拯救恋爱脑了。 但现实却是人各有选择。 恨铁不成钢的心情,添上一抹戾气之后,就变成了攻击与诅咒。 打着正义旗号的暴力之下,「好意」所剩无几。 拳拳助人之心固然可贵。 但过犹不及,真的会变成落在女性身上无形的拳头。 全文完。 http://www.pyotm.cn/tyRMQXA/72510.html http://www.pyotm.cn/tyRMQXA/72510.html ![]() |
1
![]() 鲜花 |
1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业界动态|惠民百事通
2025-05-01
2025-05-01
2025-04-30
2025-04-30
2025-04-30
请发表评论